近日,教育部正式将中国传媒大学牵头申报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传媒大学在游戏教育领域二十年的探索取得重要成果,也意味着中国游戏行业的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国内游戏行业人才培养具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于2004年首次招收游戏设计方向学生,开启了中国游戏行业的高等教育之路。目前中传游戏本部在校本科生规模超500人,每年培育本科生超200人(含海南国际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约30人。是国内高校中游戏相关方向专业设置最完善、规模也最大的院校。游戏行业人才发展联盟日前进行的校企合作游学意向调查显示,中国传媒大学是较多游戏公司优先考虑开展交流合作的高校。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一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往往需要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的游戏行业发展也已历经三十年,但在游戏专业的高等教育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其发展进度甚至晚于后来兴起的电竞行业。
实际上,游戏人才培养并非仅仅是行业自身需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游戏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本科专业设立和增加,在顶层设计上,是明确要聚焦适应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培养未来竞争力人才。因此,具体表现方面,游戏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游戏出海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2025年8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及“提升网络游戏质量”。
厚积薄发:二十年积淀终获认可
游戏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长期以来,社会对游戏的认知存在一定争议,部分观点仍将其视为“娱乐消遣”而非严肃学科。在当社会对游戏的认知仍以负面声音为主时,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教授(时任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以破冰者的勇气,率先开设游戏方向,成为中国游戏高等教育的“星星之火”;学院党委书记黄心渊教授(时任学院院长)带领团队一路砥砺前行,将专业方向细分为艺术与技术双轨道,副院长陈京炜教授与学院督导组共同打造多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构建起“游戏概论”“游戏心理学”“游戏策划”“游戏概念设计”“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创作”等核心课程体系,院长王雷教授推动游戏教育走上学术正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更以“电子竞技方向”拓宽学科边界,使中传率先成为国内覆盖游戏全产业链的本硕博人才培养高地。
此次获批的“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34位授课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近70%。课程设置涵盖16门通识课、68门专业课(包括10门专业基础课、7门核心课和51门选修课),并辅以实践与创业课程,形成较为系统的培养方案。
作为新兴的学科专业,中传游戏通过开放办学、国际合作办学、产教融合等方式成功的解决了教学内容、实践等多方面的现实难题。以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为平台深度参与建设中国传媒大学海南国际学院,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共同推进建设游戏电竞学院,并与腾讯、米哈游、灵游坊、英雄游戏、完美世界、独立之光等多家公司达成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坊、小学期和课程等多种形式深度融入教学环节。
经过多年发展,中传游戏的教学成果逐渐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学生作品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余项,中传毕业生主创的一些知名的商业游戏作品包括《三国杀》《完美世界》《诛仙》《武林外传》等,以及近些年在独立游戏圈比较熟知的《6栋301房》《火山的女儿》《喵之旅人》等制作人都毕业于中传游戏专业。春节档期间特别受关注的国产主机游戏《影之刃零》也跟我校建设了产研合作,制作人梁其伟受聘为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舟泊正港:专业增设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升级
游戏专业的新增不仅仅是改了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对整个人才培养的升级和生态建设。
在中国传媒大学游戏艺术设计专业申报材料中明确提到:领军型游戏艺术设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调对游戏设计、游戏行业的理解与认识。游戏设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知识领域、学习路径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及与动画专业、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也都有明显区分。
这种专业细分的背后,是一套精密且前沿的培养体系升级。中传“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既重视理论课程,夯实学生对游戏文化与设计逻辑的理解;又搭建虚拟引擎实验室、动作捕捉棚等专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度参与从策划到开发的全流程。这种培养体系不仅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更以动态化课程更新机制,紧跟前沿趋势,真正实现为行业输送兼具艺术创造力与技术执行力的复合型人才。
破茧成蝶:规模化培养与行业深度合作
今日的中传游戏,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游戏学科矩阵:在校本科生超500人,年均输送精英人才140多名,逾千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创作一线,腾讯、网易、米哈游等企业都将中传视为最重要的人才基地。中传独创的“三螺旋教学法”(艺术×技术×人文)、“校企联合实验室”模式,让学子未出校门便参与游戏行业顶级爆款作品的研发。
游戏艺术设计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相较于动画专业,游戏艺术主要面向玩家而非观众,玩家的参与感、互动感是该领域内容设计的核心的要素。另一方面,相较于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游戏具有体系性与产品性,游戏设计需要融合思考艺术理念与商业思维,了解玩家心理、分析玩家行为,熟悉游戏产业的发展与运行要素。
启锚破浪:AI赋能重构游戏基因坐标
过去,社会对高校开设游戏相关专业存在一定争议。面对这些声音,中传人以“游戏艺术”“电子竞技”为盾,在课程体系中根植游戏基因;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作剑,打造这艘驶向中国游戏教育未来的航船。终于迎来了数字时代的国家战略——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航母!
如今,当教育部专业目录终于为游戏正名,那些在实验室潜心钻研的教授、在工作室专注创作的学生、在行业前沿积极探索的校友,共同铸就了这座里程碑,也共同肩负着未来中国游戏发展的重任。
从质疑声中启航,于专业目录中锚定坐标,中传人以教育者的执着与开拓者的勇气,让游戏教育从争议走向主流,而征途不止——以传承为帆,以创新为舵,必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中国游戏教育的磅礴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