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大学,新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际交往观念?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除了增加学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同学初入大学,应当注重建立自己新的“朋友圈”。 回声1 我们为什么而交友? 你有没有想过,漫漫人生旅途中,能让自己健康和开心的是什么?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沃尔丁格博士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历时75年的有趣研究。研究追踪了724个男人,经历了4代科学家团队。他们想知道,随着时间流逝,是什么让人们健康和开心。在75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从成千上万页的信息中发现了健康和开心的秘诀——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些和社会、家庭以及朋友有更多联系的人,比联系较少的人更开心,身体更健康,而且更长寿;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保护身体,还保护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功能更不容易退化。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类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见图1)。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则是生活稳定并有所保障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事的关怀、信任和理解,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由此可见,社交需要是我们的基本需要之一,是在满足了温饱和安全之后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大学是同学们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同学们应在大学里好好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交需要,更是获得健康与开心的能量源泉。 图1 人的层次需要 回声2 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 《论语》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大意是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正是我们交友的标准和原则。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正直的朋友是一面镜子,正如唐太宗所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朋友作为旁观者会看到你的失误,但只有正直的朋友会帮你指出来。为人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选择朋友的标准。在资讯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充斥我们的电视、电脑和手机,有人认为再也不需要见识广博的朋友了。恰恰相反,现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最需要一位见多识广的益友来帮你去伪存真,剔除糟粕。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曾告诫新生:“同学们,大学期间,你们除了学习之外,要多交朋友,但也要慎交朋友,要建立起和自己价值观相近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圈,朋友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延伸阅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人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作家汤姆拉思认为,有8种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一)成就你的朋友 他们会不断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这类朋友也可称之为导师型。他们不一定是你的师长,但他们一定会在某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能经常在事业、家庭、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给你提供许多建议。人生中这种朋友会成为你最大的心理支柱,也常常会成为能够“左右”你的“偶像”。 (二)支持你的朋友 一直维护你,并在别人面前称赞你。这类朋友可谓是“你帮我,我帮你”,相互打气,使得彼此成为对方成长的垫脚石。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是最珍贵的。当你遇到挫折时,这类朋友往往可以帮你分担一部分心理压力,他们的信任也恰恰是你的“强心剂”。 (三)志同道合的朋友 和你兴趣相近,也是你最有可能与之相处的人。你会因为想的事、说的话都与他们相近,经常有被触摸心灵的感觉。和他们交往会帮助你不断地进行自我认同,你的兴趣、人生目标或是喜好,都可以与他们分享。这种稳固的感受“共享”会让你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为有他们,你更容易实现理想,并可以快乐地成长。 (四)牵线搭桥的朋友 认识你之后,很快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认识。这类朋友是“帮助型”的朋友。在你得意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可能并不多见;在你失意的时候,他们却会及时地出现。他们始终愿意给你最现实的支持,让你看到希望和机会。 (五)为你打气的朋友 爱玩、能让你放松的朋友。有些朋友,当我们有了心事,有了苦恼时,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就是他们。这样的朋友会是很好的倾听者,他会让你放松。在他们面前,你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总能让你发泄出自己的“郁闷”,让你重获平衡的心态。 (六)开阔眼界的朋友 能让你接触新观点、新机会。这类朋友对于人生也是必不可少。他们可谓是你的“大百科全书”。这类朋友知识广、视野宽、人脉多,会帮助你获得许多不同的心理感受,使你成为站得高、看得远的人。 (七)给你引路的朋友 善于帮你厘清思路,需要指导和建议时去找他们。这类朋友是“指路灯”。每个人都有困难和需要,一旦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化解时,这类朋友总能最及时、最认真地考虑你的问题,给你最适当的建议。在你面对选择而焦虑、困惑时,不妨找他们聊一聊,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顺情绪,了解自己,明确方向。 (八)陪伴你的朋友 有了消息,不论是好是坏,总是第一个告诉他们,他们会一直和你在一起。这种朋友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广,不管何时找他们,他们都会热情相待,并且始终如一的支持你。他们是能让你感到满足和平静的朋友。 请仔细感受一下自己身边的人,想想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要记住:再好的朋友也只是你人生路上的陪伴者,他们会让你的路走得没有那么寂寞和艰难。但你的人生还是需要自己把握,是你的人生决定了你需要的朋友,而不要让你的朋友决定你的人生。 回声3 我们需要交多少朋友? 广交天下友就能积累庞大的人脉资源吗?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像图中那样画出你的人际圈,你可以画出四个同心圆,其中最里面的一层代表你自己,紧挨着的一层是你的知心朋友,接着是较好的朋友,最后是一般的朋友。 当然,你也可以按照你的分类标准,对这个同心圆重新进行设计。画完之后,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对于你的人际关系状况,你是否满意?如果从1到10评分,1代表非常不满意,10代表非常满意,你会给自己打几分?你是否因为人际交往范围过小而感到孤独?或者面对复杂的人际圈,你不仅不能游刃有余,反而不堪重负?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需要的朋友数量不是一定的,朋友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在高校大学生中,人际支持的数量在遭遇不同水平的应激时,对抑郁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人际支持的满意度与应激水平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抑郁的发展。也就是说,最终对我们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的,不是我们人际支持的数量,而是我们对于人际支持的满意度。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无论你的圈子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通常也就是身边那八九个人,甚至四五个人。 回声4 我们要打造闪亮的自己 同学们应当懂得,良好人脉的根基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强大,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自己要学着喜欢自己。当我们觉得别人不喜欢我们,甚至疏远我们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你喜欢你自己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又怎么让别人喜欢我们呢。而且,知道如何爱自己的人才知道如何爱别人。 其次,我们要学着锤炼自己的人品。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曾提到,他的人品是什么呢?没有别的,就喜欢帮别人的忙,喜欢做好事,跟雷锋同志有点像。后来俞敏洪创办新东方,要招兵买马,他给他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打电话,他们全部都跑来了。因为他们想起了俞敏洪给他们打扫卫生的事,觉得这么一个人肯定不会欺负人,肯定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人。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到:“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他认为人是一种政治性动物,更通俗一点儿,就是人的生活离不开他人,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建立新的朋友圈时,新生同学要把握好交友的原则和标准,就像航行的船一样,我们友谊的小船要有正确的方向才能越驶越远,成为友谊的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