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大学开设死亡体验课程”的新闻在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阅读量高达1.5亿。
据悉,这是荷兰奈梅亨大学推出了一项新奇的体验活动——“净化坟墓”,旨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这个项目听起来有些“瘆人”,却非常受学生们欢迎。
该项目以拉丁语“memento mori”为箴言,意为“记住你会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一窥“死后世界”的机会。
“净化坟墓”非常传统,就是在学生教堂后面的花园地上挖的坑。“坟墓”内配有一个瑜伽垫和一个枕头,这是让学生感到舒适并进行冥想的基本必需品:地为床,天为席。
学生需提前预定这一坟墓体验项目,体验时长视个人情况从30分钟到3个小时不等。由于这是真实的坟墓体验,而不是21世纪的应用模仿版本,所以体验期间禁止使用电话和阅读书籍。
项目的发起人、在该校学生教堂工作的约翰·哈金认为,这一创新项目能帮助年轻人欣赏生活的美,认识到生命转瞬即逝。他说:“生命的终结,死亡,是一种禁忌,学生很难理解,尤其在还不到20岁的年纪,谈论死亡很困难。”
他还认为,这样的体验是摆脱消费主义的好办法。他说:“你在社会中看到了,人们内心有时是空虚的,因为某种虚无主义。因为你要做什么?消费,工作,没有其他东西,没有其他意义。”
阿诸那·索尔加迪是尝试过“净化坟墓”体验的学生之一,她描述了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受:“当你想到死亡时,你自然也会想到生命。那是因为你意识到生命不是无止境的,我们都会在某一时刻死去。它让你思考我在生活中想要做什么,我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我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我心里想要做什么。”
据一些学生所说,这个项目非常受欢迎,想参与还得排队等候。学生肖恩•麦克劳林说:“我和我的室友一周、一周半之前就计划要去,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等着体验,这一项目相当受欢迎啊,我们还没机会。”
有网友表示,这个课程与其说是“体验死亡”,倒更像是进去睡觉的。
@一池暮色:确定不是进去睡了一觉
@H林林林林梅Eva:换个地方睡懒觉?
@今天的晚安呢:以我现在的状态,我可能想躺在里边睡死过去
@包子Bessie:有的人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但也有网友认为,体验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活。
@尹鸿:死亡哲学,西方有传统。向死而生,生命的意义才能凸显。
@_祢好:“只有无限接近死亡,才会理解人生的真谛”
@馒头说不说:其实有时候会真的想试试,感受一下才能珍惜活着的幸福,才能毫不畏惧面对挫折困难,反正每个人最后都是一抔黄土,怕什么?!
@sevendasss:早就有人提议大学应开设死亡课,现在社会上有死亡体验,但大学很少开设。开设这个课也是为了学生能珍惜当下而不是虚度光阴,总之好处挺多的。
@小花狐小怪兽:好像北京己开始死亡教育,到八宝山去参观,人生应该积极面对,才能更好活在当下
部分网友也提出了其它的看法 ↓
@李梅芳7706256:我认为躺在那儿冥想等死,还不如去爬上泰山之巅去感受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许体会更大。因为躺着是最舒服的姿势,说不定一遇到困难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不是吗?
@已经搞不懂了阿:这只会让我更加恐惧,更加焦虑不安,更加惧怕死亡。
@Sser_小市民:?我不太懂躺到墓地里怎么就体验死亡了…这跟沙滩上挖个坑把自己埋进去有什么区别
@Troye_Randolph:死亡体验也不用这样吧.....每个人对死的看法又不同。
近年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广州大学等部分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相关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写遗书、立遗嘱、参观殡仪馆等课外实践形式也逐渐加入到教学当中。
开设《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的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心理学与伦理学系副教授王云岭说,这门课让学生对死亡、事业、社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人生规划,“名为谈死,实为论生”。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562054421432
(如需理科版在店铺里查找理科全套即可,或者联系在线客服)
拼多多书店:
https://mobile.yangkeduo.com/goods2.html?goods_id=6003666297
推荐阅读;
2025版《即兴评述宝典》播音主持编导制作艺考专用中影指定用书
文艺常识配套习题【真题追踪】广播影视编导艺考专业考前专项突破教材主编位彦鲁
2025版《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学案》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刺专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