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艺考热”有所降温,但仍有相当多的考生在追求艺术梦,也有人认为艺考是一条“捷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习艺术?报考艺术类专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里我们选取了一些报考人数多、开设院校多、受关注度较高的艺术类专业,简单介绍,希望对考生家长选报专业、填报高考志愿有所帮助。
1.美术学:
每年到了美术类校考的高峰期,总能看到背着画板、提着颜料箱的莘莘学子们。美术学类专业是每年艺术类专业中的报考大户,报考人数多,受关注度高。据统计,2025年广西艺术统考报考人次达3.2万,其中美术类报考人数最多,达1.9万余人次,报考美术类专业人数占总人数的59%。江西省2025年有27616名考生报名参加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统考,4528人报考音乐学类、2934人报考舞蹈学类、5173人报考广播电视编导、3405人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美术类考生远远高于其他艺术类考生。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其中,美术学又是艺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之一。“美术”里的专业方向,举例说,比如在中央美术学院,现有二十个本科专业,而我们说的“美术”尤指这其中的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实验艺术、艺术学理论。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和中国画学院几乎囊括了美术门类里的所有专业学科。造型学院分为绘画与雕塑两个专业方向,具体的涉及油画、版画、壁画和雕塑等;中国画学院有中国画和书法两个专业方向,其中中国画包括水墨人物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四个具体方向。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作为一个艺术类本科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招考虽不像表演系招考那么容易引发娱乐事件,也不像艺术设计类那么令人趋之若鹜,但却在几十年的专业历程中,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专业概念,培养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中国大学特有的一个专业,国外是没有的,由此也可看出国家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本专业是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融媒体等相关机构,培养具备播音主持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人才。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会学到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人文类和传播类基础课,还有播音主持艺术、播音主持业务、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等多种专业学科知识。根据培养方向和本校特色,高校还会设立其他的必修课程,比如体育节目主播方向会学习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双语主播方向的课程则会着重练习外语听说能力。
3.表演专业:
看着电视、电影长大,我们对表演是再熟悉不过了。随着一些青春偶像的成功,不少人有了一个明星梦,表演专业也成了艺考中最热门、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从每年各大表演系报名的火爆就可见一斑。中戏、北影、上戏的表演系,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比例悬殊,其难度往往超过百里挑一。
表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戏剧,也就有了表演。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戏剧;而在中国,从先秦的优伶算起,戏剧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随着电影的出现,又产生了不同于戏剧表演的电影表演。简单的说,表演就是表演者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表演的方向很多,包括戏剧影视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体育表演、服装表演等。
4.动画专业:
80、90、00后,可以说都是在动画片陪伴下长大的。从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到后来的进口大片《狮子王》《千与千寻》《功夫熊猫》,再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动漫环境越来越好。
在新版专业目录中,动画专业属于艺术学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医学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
动画就是由许多帧静止的画面连续播放时的过程。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人的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无论其静止画面是由电脑制作还是手绘,抑或只是模型每次轻微的改变,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播放时将单帧的画面串联在一起,并且以每秒12帧或以上去播放,观看时就会形成活动影像的效果。
5.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依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是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简单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视觉传达一般归纳为:“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四个程序。在我们的生活中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有很多,如电视、电影、建筑物、造型艺术、各类设计产品,以及各种图标、舞台、文字设计等。
很多人认为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平面设计”、“图形设计”,这样的认识有局限性。虽然视觉传达设计最早起源于“平面设计”或称“印刷美术设计”,但随着现代设计的范围逐步扩大,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手段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越来越深。
2012年以前艺术类专业目录中并没有视觉传达设计这个名字,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艺术设计。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设计表现的内容已无法涵盖一些新的信息传达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便应运而生。2012年新版专业目录将部分专业进行了调整,艺术设计专业被细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在国外兴起较早,国内一些院校也是很早就设立了这个专业。从名字上来看,这个专业名称更加科学、严谨,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
6.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的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产品设计所包含的范畴非常广,生活中各种器物都存在设计的需求。小如杯盘、刀叉、电子产品,大至家具、汽车、轮船、各类机械等。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表现出产品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在专业目录修订之前,很多院校没有“产品设计”这个专业名称,而是叫“艺术设计”或“工业设计” 。
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设计无处不在。例如,一把勺子,是什么材质,羹匙与长柄的比例,怎样的弧度更容易盛取食物;一组移动抽屉,如何合理的搁置文件、档案、文具及隐藏纠缠的电线;一件珠宝,从首饰表现方式,到雕蜡、加工、镶嵌、金工制作,都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表现出产品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从而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所以说产品设计是集艺术、文化、历史、工程、材料、经济等各学科的知识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水平。
7.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是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艺术学设计类中的8个基础专业之一。它是借助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要素进行改造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该专业是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具有极强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品质特征。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空间环境艺术创作与设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社会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关的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并成为从事相关设计领域的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掌握现代设计语言;具有较强创新设计意识;具备一定的城市规划、建筑装饰、公共艺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独立从事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问题,其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需要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生态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支撑。
|
|